招商·财经第一服务链

让设计筑造‘器’质生活:第四届国际茶器论坛实录

发布时间:2016-12-19 10:20:08 来源:华巨成 作者:佚名

简介:备受关注的第四届国际茶器论坛12月16日在深圳会展中心2号馆舞台区举行,集聚茶器美学领域大家,围绕“名师论器,让设计筑造‘器’质生活”主题,给现场的茶友带来关于茶器设计的美学分享。

  (中国茶业全媒体 讯)12月16日,第13届深圳茶博会开幕第二天,来自世界各地的茶人齐聚鹏城,参加茶界年度收官盛会。茶香氤氲,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茶事活动一一展开,展会将持续到19日。备受关注的第四届国际茶器论坛12月16日在深圳会展中心2号馆舞台区举行,集聚茶器美学领域大家,围绕“名师论器,让设计筑造‘器’质生活”主题,给现场的茶友带来关于茶器设计的美学分享。

  小编对速记进行了简单整理,力求把现场对话原貌呈现给大家。

AE4A7610

  主持人:欢迎大家莅临参加华巨臣“第13届(深圳)国际茶产业博览会”,这里是“第四届国际茶器论坛”活动现场。请允许我介绍今天活动嘉宾,他们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李正安教授

  台湾艺术大学工艺术设计系 刘峰雄教授

  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 吕金泉院长

  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李亦文院长

  真如堂创始人 跨界设计师 伍一洵先生

  主持人:多年来,华巨臣致力于整合茶产业全产业链资源,打造专业会展平台。深圳茶博会历时13届,为天下茶人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成为农业部认定的唯一4A级茶展。今天举办这场活动是希望把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心得,传递给茶器设计界,助推中国茶器美学发展。

  欢迎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李亦文教授,分享《“壶”说文人设计》。

AE4A7655

  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李亦文院长:

  演讲主题:《“壶”说文人设计》

  今天通过壶来说一说文人设计。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壶可以成为一个产业?这里面一定是有它文化的文脉的,针对这个话题我们来聊聊文人设计。

  中国的茶文化是怎么来的?其实跟禅有关。早期禅师们吃的很少,到了下午就不进食了,主要是喝茶。茶的兴起其实是从宗教开始的。中国的茶艺从唐代开始,其实也就是从中国的禅宗开始,就出现了大家都来喝茶这样一个风气。

  茶文化和茶具是什么关系?是先有文化,后有茶具,不可能先有茶具,后有文化。早期的中国茶具基本上是以陶瓷为主。但是宜兴的紫砂陶早期不是做茶具的。为什么会有宜兴紫砂壶的产业出现呢?其实跟一个寺庙有关。

  真正紫砂壶的出现是在明代,之前紫砂壶还不是非常流行。当年的明代为什么会出现一帮文人关注这件事情呢?明代很多绘画、造物,也包括茶具,是文人们追求物质、品质的兴趣所在。所以,就形成了关注日常用品的品质化。

  宜兴的紫砂壶从哪里开始?宜兴有一个金沙寺。宜兴的茶叶都是贡品(唐代),在金沙寺周边有很多茶园,这些和尚最开始做紫砂茶具。在金沙寺边上有一个文人,叫吴仕,是供春的主子。书童供春在陪读的过程中,发现金沙寺的和尚在做紫砂壶。因为供春经常跟文人打交道,所以就把文人的情怀运用起来做成了紫砂壶来孝敬主子。其实文人紫砂壶的起源应该是供春。

  在供春之后,很多文人就开始介入了紫砂壶的设计。明代就有17个人,清代有37个人。文人对紫砂壶的关注,就形成了宜兴紫砂壶文人气息的出现。你在今天也可以看到,宜兴的紫砂壶带有很大的文人气质。在其他地方就没有这个现象。

  当时的文人,我们刚才也讲了,他是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形成的。他们经常把自己的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都寄托在器物上。他们有四个特点,一是自省性,二是自在性,三是厚古性,四是率真性。

  什么是自省?代表了文人的儒家思想,是高度的入世责任感。这是《罗盘壶》,这个罗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指向一个方向,这就代表着做人的一个自省,不是说这个盘有多好看,为什么这样做?其实是有他的思想在里面的。

  我也做紫砂壶,这个壶是我刚到南京的时候做的,我叫它《悟石壶》,当时在南京看到很多的玄武石,刚来要务实,所以就做了这个《悟石壶》上面有一些铭文,是为了自己自省。

  很多大学老师天天学三严三实的,我觉得三严三实有很多东西是要慢慢品的,所以我就把这个刻在了这个壶上。文人的创作是把自己的一些日常思考给导入进去了,这就是自省性。

  自在性是什么?自在代表了文人的一种道家思想,有深度的出世自由感体现,造物的目的不仅出于生活需求,也可以成为个人情感需要的载体。

  这个壶,大家都知道,《匏瓜壶》最初是创作者为他的老婆做的,上面刻的铭文是洛阳妇女的一句话,葫芦代表的是未婚男人,他是在思考自己的妻子。文人创作是有他自己的情感在里面的。

  我当时第一次去宜兴的时候,第一次看到的不是壶,是去了一个矿上,那个矿已经封掉了,他们告诉我这是产紫砂泥的,我一直以为紫砂都是泥,结果去一看都是石头,我就觉得很奇怪。我把这个土给做了出来,叫《原矿壶》。我的创作不是通过市场,而是通过我个人的情感来进行的,这就是文人设计。

  文人讲厚古性,会对以前古代文化的东西特别感兴趣,这个《半月瓦当壶》也是陈曼生做的,我为什么要说陈曼生,是因为他是文人,而不是工匠。把瓦当的概念做到了壶上。我也做了一个,我们在江苏,经常讲佛,葫芦其实就是中国的一个吉祥物,我也做了一个葫芦壶,我把这个给横过来了,这个要永恒,叫横福,中间要挖一个洞,这就是厚古。把古代文化的思想用在这里,所以就做了这样一把壶。

  文人讲究率真性,这个是我父亲的朋友亚明做的,他是南京地区很著名的画家。他做的这个壶叫《亚明四方壶》,他是一个军人出身,所以他做的这个壶是很直的。这是我做的,我觉得紫砂的文化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点石成金。什么叫点石成金?石头不值钱,一点就值钱了,我这个就点了,一把壶比金子还要贵,这就是一个很率直、很率真的,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的方式。

  我母亲是左撇子,我父亲是右撇子,我总是想他们用壶的时候哪只手先来,后来我就做了四个方向的,你左手抓、右手抓也可以,所以我就做了一个很简单的《四方壶》,就是四面都可以用,四面都出水。这就是《四方壶》。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李教授的分享。打一句不恰当的比方,从李教授的演讲中我更能理解“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话。

  接下来请第二位主讲嘉宾,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李正安教授。李教授是教育部学位中心专家,权威书籍《陶瓷科学与艺术》的编委。从90年代中期开始,李教授分别就职于苏丹理工大学艺术设计院、英国胡佛汉顿大学、肯特艺术设计学院,并在英国比尔思顿博物馆,肯特艺术中心举办个人作品展。

  李教授的作品《和谐》曾获全国陶瓷评比一等奖,《陶瓷设计》曾获清华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作品《动感系列》为国内外博物馆及个人收藏。让我们掌声有请李教授给我们带来精彩分享《器物背后人之智慧》。

AE4A7760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正安教授:

  演讲主题:《器物背后人之智慧》

  各位来宾下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器物背后人之智慧”,说的是茶器,跟茶器有关的器物,它都是基于人的生活、基于人的生活需要,由人来掌控材料,施加自己的智慧,将之变成物。最开始是一种造物活动,久而久之,成了一种研制物品的方法。到现在它是我们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这个背后是人的智慧的一种显现。

  智慧的取向,首先肯定是要用,我们的茶壶、茶杯、茶碟,用是第一位的,所以这里面的“物为人用,以人为本”是基本的东西。随之而来的要做到得心应手、赏心悦目。如果说触感不好、心里感觉不好,这个器物也不能长久。现在办茶博会,这么多人来,做器物、买茶叶,肯定要追求效益。所以说,怎么样使自己花更少的成本,获取更大的价值,这一定也是一种智慧的追求。在追求的过程中,人怎么样跟工具结合?怎么样跟其他的延展物,比如说机械、机器、其他的工具结合好,真正做到技艺合一,把人的智慧和工具结合起来。

  做东西的时候肯定要运用好自己的工具,运用好自己的设备,同时,也要把自己的地方文化施加进去。如果没有本土的文化特色,你的品牌、你的特色,就呈现不出来了。

  最后一个是环保的理念。我们做东西,我们做器物、做茶器,或者是做茶叶,应该是和现在的流行趋势一样,一定不能制造污染,一定不能制造垃圾。

  器物智慧在什么地方?古人、前人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以前的原始陶瓷、三足器,为什么叫三足?是为了好看吗?仅仅是为了好看吗?肯定不是,最开始的时候一定要在下面烧柴,加热之后空气流通。所以说,实用是第一位的。

  随后,这里面不光是实用,还有一种是设计美感。我们现在很流行的一种所谓设计方式,就称之为仿真设计。我们古人运用的已经非常得心应手了。

  另外一个,我们的茶壶都要求壶嘴一定要平行壶口,或者是高于壶口,为什么?防止水还没装满就流出来了。现在的紫砂壶为什么会低于壶嘴呢?就跟刚才的问题一样,为什么要三足?大家想想。我猜想的是,古人在大水缸里取水的时候,你按下去,这个水平面可以有赃物、灰尘。壶里面没有进水,先由壶口吸水,这个水进去了,这个壶里面绝对是非常干净的水。这是我的推想,不一定正确。这里面还有很多问题,为什么这个壶上面的图形这么简化?这么抽象?按照我们中国画的理论就是说,中国画的写意是在宋代苏轼以后才有的,我们的陶瓷,唐代就出现了这样抽象写意的东西。另外一个方面说,在我们陶瓷上改写了绘画史上所定论的写意画的历史,是在宋代的苏轼以后。所以,在陶瓷上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的启迪。

  为什么要一个杯子一个碟?为什么一个壶,一个盅?因为我们要讲究不烫手,我们要讲究动静结合。这个茶水不外漏,干净文明。现在我们用的茶杯、茶碟,包括外国人用的咖啡杯也是一样的。

  右边这种,是江南的人喝黄酒用的,容器嘛!冬天没有暖气的时候,气温比较冷,酒也比较凉,喝到肚子里的感受就不是很好。所以就做了这样一个盅,乘上热水,把凉酒放在这个盅里,到冬天就可以喝上温热的酒。这就是一种追求享乐、合理的生活方式。古人的智慧是尽在设计之中的。

  材料是绝对独一无二的(紫砂),工具和制造方式也是独到的,烧制的时候也有专门的方法。

  不仅仅有我们古人的启迪,外来的启迪也不少。这是日本原始社会时候的。左边这把壶和右边这个,它们使用的方式不一样。左边的是捏拉的,右边是提拉的,省力,不烫手。同时,也讲究触感。所以说,使用的方式是讲究设身处地地去想怎么样好玩,怎么样有新鲜的感觉,怎么样省力,怎么样美观。

  这是英国的Wedgwood的,他这种方式跟我们唐代的,我老家的方式是一样的。所以说,运用自己的智慧,学习前人的智慧,还有一个就是融会贯通的智慧。

  这是21世纪初,我到德国看到一个非常有实力的,德国的Rosenthal公司,他们展示了一套东西。茶壶是一种铸浆的东西。铸浆出来的东西有手工制作的味道、有手工制作的问题。所以在这里面就是说,到底是全手工,还是半手工?还是人机结合?宜兴产区有很大一帮人强调全手工,也有人为了追求效果选择半手工。但是我们作为院校的话,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向前看,我们不可能回到几千年前,甚至是上万年前的社会中去,我们还是要往前走。比方说,我们的陶瓷艺术要发展,很多人强调柴烧,这是我们非常好的一个烧制技艺,但是你现在可以在城市里烧得烟熏火燎的吗?环保部恐怕要找你了。这里面有一个启迪,机制和手工是可以和谐相处的。

  这是外国的一名建筑设计师,上个世纪60年代设计的东西,各大厂区都有各种各样的翻版。我们觉得不应该只做它的外表,应该要看到它内在的东西。这是我们的老师,把这个茶壶从国外买回来,把里面的盖子揭开,看里面的结构,茶漏和壶的直口和茶的盖子是怎么回事儿,这里面有很多的文章可以做,但是我们的很多设计师往往是拘泥于,或者说只追求外表形式的近似,而不是做到内外结构的合一。

  这是北欧的一名设计师设计的。一个是从鹅卵石演变过来的,还有一个是海洋的海胆演变过来的。海胆是间接模仿,不是说外边看上去一模一样,尺寸规模一样。比方说左边的透明度提高了,是基于海胆去掉了尖刺。所以说,我们设计上提倡的仿真设计,更多的是间接模仿。当然也不排斥照葫芦画瓢。

  英国一个非常好的茶具设计公司,这个公司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这个设计绝对是一流的,我们可以看到紫砂壶的痕迹,可以看到里面的情景感,上面有白天鹅,左边这一张又有茶壶,又有其他的端拿方式,还有不同材料的结合,设计是一流的,但是背后有什么问题?这个大家去思考,这里面绝对是有问题的。

  这是北欧的,像这种容器倒过来的时候,上面的容器始终是水平的,左下角这个不要把手,借助于这样一个接插件,也不烫手,也可以工作。同时还体现了材料的环保,体现了他们国家的特色。所以说,设计智慧是在生活中间的,设计智慧应该就在我们身边。

  外边的启迪是说,细节的处理,这个茶壶口流出来以后,多余的水可以回流到茶壶的肚子里,那边非常讲究情境处理,就像一家人一样,喋喋不休,你坐在门口,坐在近旁,感觉那样的设计对你是有所触动的,而不是麻木不仁的。

  这是我们清华美院的,这是我们工作室非常窄的一个范围,有的是接近工业化产品设计的,有的是比较讲究手工形态的,有的是比较讲究仿真形态的。

  这是我们一名研究生做的,所谓的紫玉金砂。

  这是材料的利用,把这两个特质结合起来,同时把中国吉祥文化的元素结合起来。

  这是胎和釉的对比,把鹅卵石通过虚实相间的方式统一在一个设计里。

  这是紫砂,一个壶体,在茶壶壶嘴把手上略加调整。一个壶体可以类比的做出很多种样式来。这是我们一个同学的,本科是在景德镇陶院毕业的,做的是一个茶桌。这是平常的状况下,稍微改变一下环境,在夜晚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氛围。如果说,要谈朋友的,或者说有同学聚会的,在这样一种环境中间,这种感觉、这种氛围就不一样了。这就是所谓的设计智慧。往近地看,还有更多的细节,东方的图案,还有高科技,LED灯,充一次电可以用一个月左右。

  这是我们的老师用手做出来的,包括你们的父辈都用过他的设计,就是人民币1、2、3版的设计师。这是我们的本科生,他们做的一些茶具、灯具。

  最后一篇是说,我们的古人、我们国外的同行,包括我们自己,做了很多这样的器具。我们以后还可以发挥我们的智慧吗?完全是可以的。就已知的深究,就未知的好奇,就现状的不满,就当下的挑战,就将来的梦想,我们何以应对?应是一种基本态度,更是一种生活的品位。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李正安教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分享。

  接下来是来自中国台湾的刘峰雄教授。刘教授是著名美籍华裔陶艺家,作品《孔雀蓝釉圆盘》获得美国演艺学院第75届奥斯卡奖特别指定礼品,作品《多彩孔雀釉》入选日本第41届全陶展,作品《极光羽毛》入选美国核桃市政大厦落成永久收藏。在刘教授的研究生涯中,花在釉药上的时间占了他大部分时间,是国际著名的釉药专家。

  接下来有请刘教授分享《神秘的极光釉瓷》。

AE4A7805

  台湾艺术大学工艺术设计系 刘峰雄教授:

  演讲主题《神秘的极光釉瓷》

  投入陶瓷生活40年了,我只做陶瓷的学问跟追求。

  极光釉本身是一种高纬度的东西,在北极、在南极因为颗粒,跟大气中的能量碰撞出产生的一种发光现象,这种是独一无二的,瞬间变化的。

  首先,我认为世界上的陶瓷分三大部分,中国是瓷的国家,日本是陶的国家,西方是陶的国家,但是是温度低的国家。欧洲、日本、中国在瓷器的发展上很有特色。日本是陶的国家,日本在陶方面的发展是有它独特的地方,欧美是低温的。我现在认为中国瓷器如果按照审美的标准来看,我是觉得标准是我们的传统,非标准是一个创新。

  我们先来看一下所谓的传统,这个是霁红,这是很传统的,形状也是很传统的,但是几千年的瓷器,在我们的审美观下享受了这种瓷器给我们带来的感受。

  这是汝窑,各种颜色的。刚才看到的都是目前为止我们常看到的一些颜色,除了青花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我们看到的颜色都是比较标准的。但是,传统的东西是需要突破的,我们需要创新。突破创新就需要科研,或者是思想的改变。当然了,思想的改变也是需要时间的。

  我从事陶瓷行业有40几年了,作为陶瓷颜色的运用也好,做陶瓷各种造型的创作也好,我们是需要懂得工艺的。

  这是我的作品,我们先看一下,然后再来解释一下,极光釉是怎么产生的。这是我研究的其中一个颜色。不谈运用,只谈颜色的创新。如果懂一点陶瓷工艺的话,你想让它细一点,或者是粗一点都是可以的。

  这个造型不实用,但是从审美的方向来说很值得欣赏。颜色有两个来源,陶瓷的颜色来源有两个,一个是从矿物来的,就是氧化物,在陶瓷里会产生各种颜色,这个颜色受到窑炉本身的变化而形成。另外一个是设计。

  这个是霁红,这个是中国景德镇的传统,可是用这种也可以产生不同的哑光的颜色。刚才说到了火的变化,会使这个颜色产生变化。

  这个作品是10年前奥斯卡当礼品用的一个东西。这种颜色是从矿物来的,刚才提到了中国传统矿物的颜色有两个,一个是氧化铁,或者是氧化铜。去烧的话如果是铜红就是红色的,如果不是就是白色的。如果你可以控制好就可以控制好颜色了。这个是氧化铜,它可以变成很多种的颜色。为什么要叫极光?极光瞬间就可以产生变化了,从不的角度可以产生不同的颜色。

  这个也是刚才提到的,这种不同颜色,不但受窑炉的影响,还受气候的影响。气候的影响是春夏秋冬都不一样的。窑炉里要有气氛,空气够不够,这是决定产生变化的要求。

  刚才说到了极光,极光是从北极、南极产生的现象。这张照片是在那边等了1、2天之后才拍到的。我们在网上看到的照片,那是等了多久才拍到的,这个照片是瞬间拍到的,下一张就变了,不同人站的不同角度就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这是有4、5个颜色参杂在一起的。这是一个自然现象,如果把这个颜色能够烧在陶瓷上,那是要经过不少的科研才可以得到。

  这个也是极光釉现象的一部分。

  这个是我的作品,我的作品也没有一定的标准。现在的陶瓷一定是有标准的。今天是器皿,今天是茶器,茶器我们也看到了,是比较传统的,你喝茶的时候,乌龙茶也好、绿茶也好,颜色是很重要的,外边有没有颜色没有关系。外边是白色或者是青色的时候,你喝茶的时候会比较容易地去欣赏茶的颜色。

  这有四个颜色,蓝的、紫的、红的、绿的。但是这一件是独一无二的,唯一一件,再怎么烧都烧不出来了。烧的结果是这样的,变出了各种颜色。这个紫砂壶只烧一次,而不是像其它的颜色釉一样,你可以喷各种颜色。它的配方只有一个氧化铜,一个氧化铜产生了不同的颜色。传统的颜色不是绿的就是红的。可是,如果进入科研的话,颜色是可以变成很多种的。这又是另外一个效果。

  这个不是极光釉,这是奥斯卡作品的蓝,这个不叫霁蓝。如果你用放大器去看,这里面有好几层。一般的颜色只有表面这一层,你如果打破它的话,里面是有好几层的。你细看的话,里面是有2、3层的。这个也是极光釉产生的另外一种,这已经被收藏了,现在不在我身上。

  这个是另外一件,这个是画不出来的,是有火烧出来的。底下是鲜艳的颜色。那个颜色是画不出来的,一次烧不成,烧了好几次才产生了羽毛的现象。

  这件又是另外一个效果,这件是我一个朋友收藏的。他用他的画来跟我交换,说我送你没有关系,他说没有关系,我送你一件。他每次画画的时候我都要看一下,是因为想要让他的脑袋里有另外一个思考。他画的是一幅油画。

  季节不一样的话,可能只会产生最基本的蓝跟绿结合在一起。

  这是我尝试做的,事实上这个也不太对,以茶具来说,要核查、要欣赏的话,里面应该不是没有颜色的,应该是白色的、透明的釉。

  我到目前为止,想把我的东西变成一种器皿,一种实用的东西。所以,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我觉得要有收藏价值,每一件东西都是独一无二的。

  怎么样把艺术的作品做好?我认为你的工艺技术要够,有了美学基础,有了审美观,不一定要有标准,也可以有非标准的,或者是创新的,这都是我们要追求的。

  今天大概就介绍这么多,至于其他的造型方面,刚刚的嘉宾已经讲了太多了。我只是介绍我自己,怎么样把器皿跟色釉结合在一起。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刘教授带来的分享。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到色釉在陶瓷中的魅力。说到陶瓷大家一定会想到景德镇。接下来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来自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的吕金泉教授。

  吕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比较,陶瓷产品设计、陶瓷艺术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文化研究》、《美术与设计》、《装饰》和《文艺争鸣》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篇,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管和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接下来我们有请吕院长给我们带来分享《设计生活——茶器设计的用与美》,掌声有请。

AE4A7835

  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吕金泉院长:

  演讲主题:《设计生活——茶器设计的用与美》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应邀参加深圳茶博会,参加第四届国际茶器论坛。我今天的题目是《设计生活》。这有两个结,一个是设计师从事设计这样的一种生活,再一个设计生活就是今天的主题,就是设计师如何通过设计营造一个生活的品位和品质。

  我也看了我们的茶博会,里面有很多的茶器,也有很多品牌的茶叶。应该说,在这个过程中,器物的美也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很多人说喝茶需要杯子就可以了,但是杯子是什么样的杯子,这肯定是不一样的。一个有设计感的杯子,能够跟你的环境、氛围非常融合的这样一个有情怀的杯子,在喝茶的过程中,那种心情、感觉是不同的。

  我们在座的可能都有这样一个记忆,我们在6、70年代的时候,在物质比较匮乏的时候,对于我们的物质生活没有太多的奢求。每个人有一件藏青色的衣服,文革期间有一件绿色的军装,那就是我们最好的生活打扮方式。今天不一样了,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审美的提高、个性的需求。

  环顾一下我们的四周,我们每个人的服装都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这是一个讲究个性的时代。同样的,我们在喝茶的过程中也需要这样一个个性。

  这是唐代的一个杯子,我们的老祖宗在他那个年代、在他们日常的过程中,已经把杯子设计的这么完美了。你看看杯子一些细节的处理,包括杯把,包括杯身的线条。我们试想,拿着这样一个也设计感的杯子,喝着有着年份的普洱,或者是绿茶,这种感觉是不一样的。

  这是唐代长沙窑的青瓷杯。唐代那个时期的杯子都是通过手工来完成的。当时的工匠极力想通过他的手作把器物表达的非常完美。这个杯子有着非常丰富的变化,里面还有一些英文。所以说,这个器物从今天的角度来讲就不仅仅是一个器物了,而是一个精神的寄托。

  这是钧窑的蓝釉的八角龙首把杯。我们翻看一些文物的时候,你是非常敬佩我们的古人非常有水平的制作出了一些完美的器物。我们看看这张图片,这个龙首,包括色釉的变化,可以说,这一件器物把各个方面都兼顾的非常到位。

  这是龙泉窑的青瓷杯,你再看看它各个细部的处理,包括外部的装饰纹样。

  从喝茶品位的角度来讲,一个是物质的,一个是精神的。我们在感受茶的美味的同时,我们茶的汤色都可以通过器物进行完美的呈现。我觉得这是设计师给予我们的美的生活和品位。这是龙泉窑青瓷杯。

  古代艺人做这些器物的时候,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当下的一些设计,我们现在为什么要提倡一种工匠精神?我觉得工匠精神就是一个很好的,对手工器的传承,和对手工的敬畏。从我们刚才所放的这些器物来看,应该说这种工匠精神,对自身职业精神的敬畏表现的也是淋漓尽致的。

  这是越窑青瓷刻花盏和托,我们的盏配上托,现在已经是一种范式了。当时设计盏的目的也是为了避免杯子烫手,所以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托碟。这是古代越窑的青泽葵口盏和托。在瓷器容易变形的工艺的约束下可以把器物做得这么精美,我们对宋代的影青也有着非常高的敬畏之心。

  这个是青白釉的盏和托,我们可以看到杯子口做得非常的薄、透。盏、托也有很多的构件,包括托的折边,包括它的底部。应该说,每一个细节的设计都跟一整组的设计都是非常匹配的,一看就令人非常的惊叹。从这些器物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宋代设计器物的理性生活。我们的古代艺人极力地通过他的设计、制作,把饮茶文化推向一个更高的境地(在宋朝饮茶是高峰)。

  这是北宋的瓷盏。它的器物在设计的过程之中,都比较习惯用葵口或者是花瓣口来进行变化。这也反映出了宋代的文人,或者是百姓对于器物美的一种极度追求。从这些设计的细节你就可以看出,他们对器物需求的一种心态。

  这是黑釉盏,宋代黑釉系列的盏。宋代的饮茶对茶器的色彩有特殊的需要。所以,他的这些黑色盏在当时就非常的盛行,通过黑色釉系的衬托,可以使茶沫的汤色得到完美的呈现。

  刚才看了很多的盏托,每一款盏托的设计都是不同的。这个器物为什么是丰富多彩的?为什么跟之前的不一样?一个时代有一个期待的器物。我们都知道这是因为人所具有的审美差异性导致的。

  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因为每个人的口味不同,所以对器物的形状、色彩、纹样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宋代可以看到每一个窑口不同器物的设计、它的盏、托,包括喝茶用的器具都是不一样的。

  这是湖田窑的杯托。湖田窑在器物的设计里始终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经典的窑口。很多都反映出了窑工对器物的完美追求。

  我们说生活是需要设计。作为我们器物的设计师,如果通过你的设计,使我们在饮茶过程中的心情得以愉悦,氛围得以衬托。在这个过程当中,器物的造型、器物的釉色、器物的装饰都是我们需要设计的对象。

  这是宋代的杯子。大家看看这个杯子的身上,那么多的悬纹,都是手工做出来的。盏托下边的花瓣,都是一片片捏上去的。所以说,这也反映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这个也是一样的。我们看了那么多盏托,每个造型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每一个都非常精致,都令人爱不释手。这也是一组盏托,不同造型和不同的表现手法。这是黑釉盏,这是青花的盏托,这跟湖田窑的就不一样了。

  大家看看这款杯子的设计,我们即使以现在的审美来看,它仍然也很时尚。杯子把手的设计,应该说它是不同于我们之前所见到传统的把手。跟整个杯身的外形多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整体设计也非常的明显。

  这是北宋的刻花碗,里面有很多的纹样,外面还有悬纹。

  大家看看这些器物外边很多的闻纹样都是一刀刀刻出来的,可见当时做功的精良和娴熟。

  这是元代的碗,绿釉的瓷碗。

  欣赏一下香炉,作为手工制作的香炉,应该说表现的是非常完美的。从足部,每一层的处理,跟整个器物的气场,通过器物的表达,那种感觉、那种氛围是非常到位的。

  这是湖田窑的双耳三兽足炉,都是用手工做的。

  手工制作的茶器,应该说近1、2年在景德镇的创意空间里也比较流行。这两年我们景德镇大学培养了一批学生,基于景德镇很好的艺术创作氛围,他们就留在了景德镇,从事跟器物相关的陶艺创作。这些学生的创作跟整个手工的创意市场也带来了清新的空气,也很受欢迎。

  这些器物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器物跟生活的关系,器物跟饮茶的关系。我们说生活是需要设计的,生产的设计不仅仅是我们的陶瓷艺术、设计师,同样也需要其他各个领域设计师的共同参与。我想只有大家共同帮助,生活才会更加的美好。

  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吕院长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演讲。

  接下来要请跨界设计师、真如堂创始人伍一洵先生。

  伍一洵被认定为是一位文化的实践者和探路者,在别人还在观念上议论纷纷的时候,他已经在佛造像、器皿、空间和建筑、家具有合乎腐蚀上做出各种尝试,视图以体证去诠释对文化的理解以及传统在当下的面目和状态。事实上,他在佛造像、陶瓷器皿和茶空间方面已经成为一个风向标。

  社会不停的发展,审美也在变,创新的事层出不穷,我们在各种标准的包围下应用开放的胸怀去迎接非标准的出现。旧的标准会部分被抛弃,非标准也会转变为标准。

  让我们掌声有请伍一洵先生为我们带来的分享《茶器审美标准与非标准》有请。

AE4A7871

  真如堂创始人、跨界设计师伍一洵先生

  演讲主题:《茶器审美标准与非标准》

  诸位下午好!很高兴能够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平常的一些心得和想法。我的题目叫《茶器审美的标准与非标准》。标准是从来都没有的,或者是没有办法量化的这么一种标准。我说标准,但是又没有办法量化。历朝历代,或者是古今中外都有不同的说法。所有的标准它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在里面的,比如说它的社会属性、材料的属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区还是有差异的存在。时代在发展的时候,这种标准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很多东西我们都是因为习惯了,我们习惯了,觉得舒服,它就是美的。我们见的人很多,比例、尺寸跟我们的身体五官是有很大关系的。

  前面的刘老师讲到了他的茶盏,我也很喜欢,但是刘老师很谦虚,他说他做了一些不对的东西,我认为是对的东西,这就是一个标准的问题了。在很多茶人,或者是茶匠里他们很强调一个标准,就是要看汤色。这个标准背后有很多的原因,比如说当他对这个茶不了解的时候,他就需要用可以看到汤色的茶盏去品茶。假如说你对这个茶已经很熟悉了,熟悉到有一点点迟钝的时候,你就可以用非标准的茶器去提升它的气味,找一种新的感觉。有时候喝茶不一定非要拿着一个杯子喝,其实可以有多种方式。你喝一种茶喝多了也会有点麻木,你也可以在里面提升一点趣味。

  标准的趣味很有意思,古人喜欢把很多东西分为三六九等,这不需要多说了,在网上查一下就知道了。

  孔子讲审美标准的时候,他进行了高度的概括,用了四个字叫“文质彬彬”,“文”就是形式,“质”就是内容,形式和内容要高度统一,这既是矛盾的东西,但是又必须要统一。我们如果评判一样东西好坏的时候,也可以从形式到内容上去评判。2000多年前孔子就这样提出来了,但是我觉得到今天还可以这样用,如果形式和内容不统一的话,我们基本上都不认可这个艺术作品。

  审美在书画上,或者是在其他艺术门类上,其实都是差不多的,标准都是一致的。

  有很多茶器可以有很多材料,比如说金属的,陶瓷的,除了形式以外,它是离不开工艺的属性的。你工艺的属性不可以弄得太差了。刚才吕老师放了很多的图片,我们都觉得很美,手工也很美,是因为有生命感觉在里面。看了极光釉,我也深深地被感动了。我们不可以抛开工艺的属性。

  今天我看到很多人已经有一点忘了属性了,比如说在陶瓷上追求了油画的效果,我看上去就觉得有一点奇怪。在陶瓷上画上油画的效果,你直接用油画的材料不就完了吗?何必整得这么麻烦。陶瓷有陶瓷的美,油画有油画的美,不要拿来当一回事儿来说。

  再就是乱套标准,比如说有人拿一个陶艺作用,画的是葡萄,他觉得画得很好,拿给我看,但是每个都画得像玻璃球一样,这跟葡萄瓷没有一点关系。这就是乱套标准。

  另外一个乱套标准是拿价格套,他说他好,我说怎么好?他说你看卖得很贵,我说卖得贵是一回事儿,但是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儿,卖的贵是有原因的,这不是审美里的事情,你不可以拿审美以外的事情来说这个东西好,因为他卖的很贵,根本不是一个标准,这就是乱套标准。

  还有一个更可悲的事情,很多人拿官僚做标准,尤其是在清代的时候,这使我觉得很纳闷。清代可以说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最黑暗的时代,就是一群土豪,他们皇家定制的瓷器,我们把这些东西当成标准来说事,有时候我也真的是无言以对。这都属于乱套标准。他们会说“你看皇家都用,你看法国皇宫用的东西。”审美是有一定内在的关系在里面的,我们不可以拿那个来说事。

  我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伍先生的精彩演讲,谢谢各位大师的分享。冬日萧瑟,有茶必春,佳茗会际,有妙器相成,此人生之大境界也。器之说,群贤毕至,文化之传承,真少长咸集也。让我们再次感谢五位专家的分享。

【责任编辑:管理员】
分享到:

本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亚太茶业网,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亚太茶业网”。

2、本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并非出于本网故意,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会加以更正,转载文章信息未经亚太茶业网证实,仅供参考。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拨打本网站线:400-668-3836